促进学习瑜伽者身、心、灵与环境因素综合层面的协调发展,是瑜伽生命发展观的基本原则。个人的协调发展有赖于对人生命内在生物资源多层次的合理开发和整合应用。其中,人才资源是协调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有现代与修行两种模式,现代开发模式不因人而异一味只停留在对个体人文素养教育、科技、卫生等向外学习应用知识的方式上投入,忽视对身心内在直感功能机制与智慧提升关系的认识或投入资源不足,挖掘潜能增储人才资源建设重视不够,构成人才资源中的体态资源、体能资源、创造性思维、免疫资源、警醒机制(这里指的是瑜伽层面的认知)等就难以在俗世生活中实现速度与可持续发展、事业与家庭生活的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造成某些人核心竞争力面临落后社会不断进步的需求,个人事业发展就会面临人才资源和社会及家庭因素等多重制约,从而就难以实现人生在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和谐发展。基于瑜伽生命发展的整体观原则,我个人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某些个体事业发展与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矛盾的惟一出路是,彻底改变传统的“有病后医治”的末端治理方式,尽早引入瑜伽人力资源全面提升、协调发展的终极开发模式。
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同个体在参与经济日益增长的社会建设中所付出和实质收益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距。生活的实践表明,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只是后天社会地位与物质资本的不足,也不是什么科学知识的落后,其真正根源在于个体的人力资源后天开发模式的顺序上。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方式最大的缺陷,是不因人而异一概以“心外求法”的教育方式去发展人的能力,这种无视人“向外”学习能力因受先天因素的制约各有能力上不同的教育方式,其后果是造成一部分人在参与社会共建共享的平台上,因构成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的表达不充分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对这些先天“向外”学习能力较弱及形态的外在特征表达欠缺完善的人,应先立足于增强其“向外”学习能力和完善形体亲和力的提升,而“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瑜伽经
1.2)。”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无疑迎合了这些人群的实际需求,这种先以增长人内在智慧提升的教育方式,是基于这种智慧的获得而转化成提升人“向外”学习能力与美貌为目的。因而补足了现代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教育方式的欠缺完善。
非常遗憾,我们不少人直到现在仍然缺乏对生命内在直感功能机制与智慧提升关系的认识和进行有效的锻炼,也对修行模式作用于人外在生物特征的表达状况所施加的影响力同样也缺乏正确评估。这些问题应足以引起学习瑜伽者的高度重视,并在协调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做长远策略性布署及制定卓有成效的练习努力。如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增强自我发展后劲,作出最佳实现天赋生命价值的重大决策;着眼于调整优化身、心结构和经济合理回报的布局,所有这些,都应是围绕个体参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但最终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有赖于提高个体综合实力去落实。
那么,如何开发和用好人才资源为协调人生发展服务呢?我个人认为,关键是必须树立和落实一种关乎人的健康与美貌和环境因素和谐发展的瑜伽整体发展模式。制定一个只基于您的意志的个性化练习方案,以加快调整优化自我身心资源结构,全面提升人的身、心、灵协调能力,促进生命各功能机制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瑜伽意识成长的生活方式,将习瑜伽视为一种理性的经济投资行为,等同于上大学及参加各种职业培训班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样,皆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在商业化的时代里,个体身心内外在表达状况无疑相等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软通货”,现代人早已经都是工于算计的理性人,为了利益最大化,相信您能够在学习瑜伽方式的投入与收益之间作出明智的权衡和选择。(桑田 于广州禅修工作室) |